Say Somethings

第一学期总结

前天晚上,考完了最后一门exam,标志着final结束,其实这学期也就选了三门课,但是学业压力不容小觑,也许是因为初来乍到。

​ 而如今,初来乍到已经结束,自己已经慢慢适应了这边的节奏。回顾这五个多月的生活与学习,通过这次记录做个自我总结吧。

​ 这学期我选了三门课,分别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,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,人工智能。三门课都是当下热门的方向。

​ 大数据的主讲人是Ryan,算是Local professor ,说话速度极快,讲课也很有激情。这门课说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,但是我觉得偏处理。回顾一下知识点,基本围绕“最”字展开,最短路径,前十名的搜索等等。如最短路径迪杰斯特拉算法,A *算法,空间搜索结构R-Tree结构,k nearest neighbor 算法等等,最后还讲了MapReduce 大数据处理,如hadoop。这些知识点映射到现实问题就是,我从a 点去到b点最短的路怎么走,我打开搜索附近十家餐厅,这些餐厅是怎么得出来的?听起来很熟悉?是的,这些我们都在美团地图这些上都已经运用着了,但是能亲自去探索一下实现的原理,是非常有意思的。总的来说,这门课有难度,难度在于知识体系比较零散和抽象,需要一定的算法基础,然后非常训练发散思维,当然,如果吃透的话收获也是不少,课上有介绍一些比较新的论文方法。

​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,是唐老教授上的,他本人是一位资深图像处理的大牛,我们学院的宝贵学术人物之一。课上和蔼可亲,对我们的要求也一般,深受我们喜爱。起初我是对这门课没有那么上心,因为本科鼓捣过图像识别,opencv 库当时还不支持Python3,然后涉及c++,我对c++是能躲就躲的。反正当时弄得灰头土脸,导致对图像的领域有阴影。不过在后面的复习当中,我还是深深感受到了图像领域的有趣。这门课主要是讲述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的概念和相关的处理方法,如边缘检测,灰度化,还有垂直或者水平投影积分等方法,可以说是从图像像素的原理性上解决一下问题。并未涉及深度学习框架,不过当时presention(这边的叫法,就是上去讲ppt,展示自己的内容),有不少博士大牛成果和演讲非常让人眼前一亮,不愧是博士Phd,非小硕能比。总的来说,这门课是非常轻松和愉快的,不然我也不敢下午去踢球,晚上上课迟到(捂脸)。

​ 人工智能这门课是Lawrence上的,英语非常好,可以说我的听力就是他带起来的,讲起来非常斯文和温情。这门课主要介绍的是一些人工智能的方法,比如专家系统,模糊理论,神经网络,遗传算法,概念学习,实例学习,贝叶斯算法等经典理论,这门课是我上的最充实的一门课。是的,非常充实,能够很好的架起我的知识体系,形成一个人工智能体系图,这应该是和教授的教学模式是密不可分的。我认为这种发散式和具有建设性的教学模式,是非常适合硕士的,能帮你搭好知识大框架的同时,抛砖引玉,让你自己去找知识,去填满这个框架中的内部内容。这门课计算训练非常多,体现在平时作业,但是非常基础,我觉得对于打基础非常有用,平时作业我认真对待,基本是满分,所以对这门课我是比较有心得的。

​ 三门课,总的来说,带来的收获还是非常之多的。这学期的压力,主要还在于我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,处于初期阶段。来到硕士,我对机器学习算法以及相关的数据挖掘概念,是一窍不通的,我自身的数学体系,如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,也是处于需要恶补的阶段(本科的锅,迟早要还的),尽管这个短板我从未入学就开始弥补,但是帮助还是非常有限。所以从八月到十月,我整个人处于一个海绵状态,不断看这个领域的内容,一个月算了差不多二十多种算法,还有各种概念,去看每一个数学公式推导,这是我安排给自己的任务,和课程学业是同步进行的。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,现在的我,终于拨开了一丝云雾,起码摸到了这个领域大门,任重而道远。

​ 不过我觉得这些辛苦,跟在外面工作的兄弟们来说,应该是比较轻松的。想起他们,我就觉得我也不能松懈,共同努力。我一如既往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,这半年过来,心底也愈发明了,在以后学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了,珍惜当下,这学期我也有个遗憾,并没有做到太多横向阅读,也是因为专业压力的原因。

​ 关于未来工作的计划,我有意向去当大学老师,但是这需要继续深造读博,这是一笔投资,我需要去衡量(现在已经非常自主了,家里也支持自己的想法)。当然我也不抗拒硕士出来工作,只要有合适的offer。这些都是不确定的,但是我确定的是,找准自己想要的,工作永远是为了生活,生活永远以家庭为重。

​ 接下来是圣诞假期(哈哈,我有圣诞假期),好好放松一下,回来一月份就是第二学期,又是一个新的开始。

​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,元旦快乐~

​ 最后,附上考试允许携带的A4笔记杰作。

考试自创笔记1考试自创笔记2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